↑消失的玫瑰城-Petra 玫瑰城 Petra 簡介
兩千多年前,納巴泰人(Nabataeans)看上了Petra易守難攻的地形及貿易樞紐位置,
開始在荒漠山谷間,順著粉紅色的沙岩壁鑿刻出這座城市,
陽光下,岩石反射出玫瑰般的色彩,故有玫瑰城之稱。
那裡森林繁茂,木材豐富,牧草肥沃,利於遊牧;
水源充足,終年不斷的噴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Petra曾一度繁榮昌盛,店舖林立,過往商隊趕著駱駝打著馬重步經過...
西元三世紀以後,海上貿易的興起及一次大地震的摧殘,
使得佩特拉逐漸走入歷史,為世人所遺忘。
但歷史學家堅信Petra的存在...
直到1812年,被瑞士探險家貝克哈特發現,而揭開其美麗面紗
沈睡千年的Petra城,才再度重見世人...
目前Petra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5:30AM起床,大夥趕緊起床並張羅著中餐
今天可是要健行一整天呢!
↑出了飯店,依然可見昨晚經過的雪國城鎮
山頭的雪清晰可見,很冷...但還是非常不解,高度沒有差很多,
為何雪沒在Ptera這下呢?
↑售票處,Petra的開放時間是6:00AM~6:00PM
一日卷是33JD(從原本的21JD漲到33JD,足足貴了NT600,今年1月調漲的...)
原本我還不相信,直到售票人員拿了一張公文給我看
才忍痛掏出更多錢購買
如果沒看錯的話,2010年11月還會再漲到50JD
真是搶錢呀...從21JD--->50JD,漲2.5倍!
↑從這裡進去,就是Petra囉!
↑Petra的地圖,來源:http://www.grandview.com.jo/petra_map.html
綠色路線是我們今天要完成的行程
一般旅行團大概只會走到4號處...
整個Petra最重要的景點-El Khazneh卡茲尼,所有人都是為了一睹她的風采而來...
但,我還有比卡茲尼更想看的...
一座隱藏在至高點的修道院,24號處-The Monastery
↑1.Djinn Blocks,一堆四四方方的石頭
這些石頭是象徵著神靈的石塊
應該都是敬神用的...
↑2.Obelisk Tomb,融合埃及、納巴泰及希臘建築特色的墓穴
Obelisk=方尖碑...上頭尖尖處,這裡的方尖碑不同於埃及,反而有自己的特色
上層埋了5位納巴泰人
下層是喪禮儀式使用的餐室,及每年祭祀時的舉辦之處
有點類色台灣北部蓋得像小房子的墳墓...
↑這個應該也是墓室
↑3. The Siq 蛇道
長達1.2公里的蛇道是Petra著名的地標之一,
最寬處約 7米,最窄處僅 2米左右...
沿路不時出現各種雕飾,路旁的水道更肩負著將數公里外水源引進城內的重大任務,
由此可見納巴泰人在水利上的技術相當先進。
↑在蛇道內穿梭,巨石更顯得人的渺小
當貝克哈特發現Petra走進這必經的峽谷時,
谷內漆黑一片,回聲蕩蕩,可以想像夜晚的蛇道有多令人毛骨悚然...
↑這條天然通道蜿蜒深入,易守難攻
要進入Prtra唯一的入口就是這狹窄的蛇道
↑最窄之處,猶如一線天,陽光難以射進來,更顯得幽暗~
↑兩旁的巨石,更讓人讚嘆不已!
↑納巴泰人利用此水道,將數里外的噴泉引進城內
納巴泰人的水利工程相當進步,可讓整座城市終年擁有充沛的水源...
↑地上的石磚是羅馬人曾經統治過的証據
公元1世紀,羅馬人奪取了佩特拉,城市及周邊地帶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省
稱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區。
它曾是羅馬帝國最繁榮的一個省,幾年中創造的經濟效益占羅馬帝國經濟生產收入的1/4。
↑枯木與巨石...超級興奮,我走在這消失千年的遺跡裡...
Petra位於亞洲和阿拉伯去歐洲的主要商道附近,
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們押運著滿載貨物的駱駝隊經過Petra門前
阿拉伯的香、印度的香料、埃及的黃金以及中國的絲綢都要途經Petra,運往大馬士革等地的市場。
與此同時,Petra還是通往希臘和地中海各地的門戶,納巴泰人得天獨厚,贏利不少。
他們靠收取途經貨物的稅和過路費獲利。
他們有時也為旅客、商隊及牲口做嚮導,提供食物和水。
全盛時期,遠至中國,只要有駱駝商隊,或貿易團體,人們都聽說過神話般的石頭之城。
↑石頭的顏色在陽光照耀下分成粉色、紅色、桔色以及深紅色多種層次,
生動分明...無比神奇...
↑不時可看見壁龕,銘文或神像
↑這是一個牧人和2隻駱駝喔~
駱駝代表著水源...牧人則手指著水源的方向
↑The Siq 的盡頭,美麗的Treasury映入眼前...
↑4.El Khazneh – The Treasury
可以想像當貝克哈特被突然展現在眼前的卡茲尼美景所震驚時的心情
↑寶甕處傳說藏有納巴泰王朝由埃及搶得的寶藏而得名。
實際上關於這座美麗建築的用途,還有另外三種傳說,
1.可能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藏寶的地方
2.納巴泰國王的陵墓
3.埃及神話中愛瑟斯(Isis)女神的神殿(哇!埃及女神跟我一樣愛出國嗎?都來到別人家的地盤了...)
↑從Treasury望向蛇道
↑將近15層樓高的希臘式建築,心裡的震撼與感動不可言喻...
在此感謝友伴相隨,讓我一圓約旦的夢~
↑登上此建築物...不知這在古代是做何用途?
在Little Petra的格局中,神殿旁也有此類似階梯往爬上的内室
↑往下看還滿可怕的...一不走好,掉下去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建在神殿旁的內室,應該有其特殊用途~
手上資料有限...找不到這個的意義...
↑5. Street of Facade
納巴泰人的墓室及房子,這裡曾經慘遭洪水肆虐過
當初納巴泰人是如何爬這麼高去鑿刻這些建築物的...
真的很佩服...
↑墓室與房子
我想納巴泰人並不忌諱與死者過於接近
所以有可能他們把死者當作神靈,而把墳墓當作神廟
↑善良的貝都因人...他們以這裡為家
自給自足,賣點手工藝,或招攬客人騎驢子賺點外快
但,我們經費也有限...得靠雙腳上山囉~
↑6. The Theater可容納三千人以上的羅馬劇場
羅馬時代擴增至8500位席,最上頭還有vip的包廂呢!
可見當時的Petra有多麼興盛與繁榮...
↑8. Urn Tomb 皇家墓室
↑要爬上這座給它有點吃力...
在這一堆大石中上上下下,大腿要很有力!!!
↑看吧...底下的人多渺小,3個人等我爬上去,互當model~
↑快點拍...我有懼高症...站在這裡很恐怖ㄋㄟ...
風景非常美,可看見各種石頭的顏色與變化
↑在這裡小小的拱門內穿梭...
尋找往上爬到最高點的墓室
↑大門底層已嚴重破壞
↑內部絢麗的色彩...
↑10. The Corinthian Tomb 墓室
↑11. The Palace Tomb 墓室
↑從8~11的墓室群走捷徑下來...
↑滿滿的植物...應該是他們的主要食物...
食用部分就是莖的部分,長得有點像小洋蔥
↑15. Colonnaded Street 是Petra的主要街道
沿途可看到 Great Temple 、 Temple of the Winged Lions
↑17. Winged Lions Temple
↑高聳直入天際的石柱
↑毀壞得很嚴重...倒塌的一點也不像是神殿了
↑原來柱子是用一圈圈的石塊堆積成的,難怪耐不住2次大地震
據分析,導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災。
公元363年,一場地震重擊了佩特拉城,
震後,許多建築淪為廢墟,房屋的主人們無能力或者無心思將它們修復,
沿著柱廊街道看看那些商店你就明白了。
店主們嫌麻煩,不願打掃清理碎石,寧願在震倒的建築前重建房屋
↑18. The Arched Gate
↑19. Qasr Al-Bint
↑微笑的駱駝...
↑我們的午餐...
水煮蛋配麵包和果醬,感謝飯店贊助~
↑吃飽些才有體力再拚下半段!
至此,我們才走一半而已...我的天啊...
還有一半沒走完,剩下的那一段可得爬上高山呀~
天氣好冷...別被這陽光給騙了...其實很冷的~
沒有帽子、圍巾、手套會涷得很難受!!!